修行当中,口业很难守,守口业有什么好处? 口业(梵语vak-karman)如果能守得清净,功德是无限量的,其果报美好难思议,略提五点: 一、口业守得好,在大众人群,能让大众信赖,一言九......
佛门对杀生之罪,等级如何? 杀生大体上可分三等罪,细说不能尽,何等为三? 一、五逆罪:杀父、杀母、杀阿罗汉、破和合僧、出佛身血。 二、重罪:杀人置死,名为重罪。杀法手段不同,其罪亦......
世界上风行所谓复制人的说法,以佛教的看法如何? 如本法师答:科学再如何进步,纵然所复制而成的人,也绝对无法与被复制之对象百分之百的圆满成功,在某些基因上、因素上、条件上、关系上是可以复制而成,换句话说......
佛陀为什么奉劝我们不要杀生,意义何在? 如本法师答:大圣佛陀苦口婆心劝我们不要杀生,其意义有四种。 (一)杀生害命,罪业深重,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。 大智度论云:“诸余罪中,杀业最重。诸功德中,......
从事杀生业者,是否可归依佛门? 有时候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,往往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,逼不得已而为,甚至环境所逼迫,无奈的从事杀生工作,这就是业力感召,要脱身实在不容易,欲拔不能,如此一来,应该如何呢......
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,千手千眼象征著何种意义? 如本法师答:千手表征神通广大,自在自得,无障无碍的意思;千眼表征智慧无限,观照世间,自在无碍的意思。 观世音菩萨(梵语Avalookitesvara)示现......
这是印度(梵语avinivartaniya),华译为不退转,是菩萨的阶位名,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,才能到达此位。佛陀告诉我们说:只要我们一心专念佛号,能达一心不乱(梵语aviksiptac......
依大乘佛法而言,佛有三身,何等为三? 1.法身(梵语dharma-kaya):即是中道之理体也,佛以法为身,故称法身,法身处于常寂光净土。 2.报身(梵语sambhoga-kaya):......
朋友与亲戚有病苦,当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际,相命的人与老一辈的人,告诉我说,会犯煞!犯冲,会带来不如意,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护病人,是否真会犯煞!犯冲呢? 佛法讲因缘果报,无因则无果,果由因而......
不食众生肉,仅食植物类,不食一切众生肉,亦不得食五辛,何谓五辛?就是大蒜、茖葱、慈葱、兰葱、兴渠是也。若能如是而食,是名吃素。吃素可成熟我们的慈悲之心,吃素不会与众生结恶缘,吃素会远离一切恩怨......
三量是佛法为了证实一切真相的方法。 1.现量:不用意识思索,能够直觉亲证到的境界,譬如六根触六尘(梵语sad visayah),能正智契真如。如人饮水,冷暖自知,又如手触火,当下能肯定了知......
观音、文殊、普贤、地藏等诸大菩萨有何意义? 观世音菩萨(梵语Avalookitesvara)表征大悲心,文殊菩萨表征大智慧,普贤菩萨表征大行,地藏菩萨表征大愿,这是以狭义立场而言,每尊菩萨都代表自......
常听到涅槃这两个字,到底是什么意思? 涅槃(梵语nirvana),涅槃是佛弟子修学佛法,最终的归宿,最后的目标与终程,更是佛弟子的理念世界。 涅槃经云:‘夫涅槃者,名为解脱。’ 涅......
‘心能转物即同如来’,是何义? 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,释迦牟尼佛(梵语Sakya-muni buddha)证成无上菩提,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,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。 物乃指著五欲(梵语......
内心彻底清净,结果如何? 行人最怕内心不清净,若能清净则无有生死,更无轮回,佛道可成,三界(梵语trayo dhatavah)可出,三明六通具足,十八佛不共法圆满,禅定智慧现前,何以故?内心清净无......
修道者以大智慧观照自身有五种不清净处,称为五种不净。 一、种子不净:肉体系由因缘而形成的,故内(烦恼(梵语klesa)、业),外(父母之精血)之种子不净。 二、住处不净:于母胎中,十月......
佛法肯定凡夫的生死(梵语samsara)轮回是无止尽的,而且是一期一期,一世一世随业接踵延续下去,除非修道证道而顿断无明(梵语avidya)生死,因此轮回之事方可罢休!众生在多生累劫的生死轮回......
这是有相与无相之并称。有形相者,称为有相;无形相者,称为无相。 有相亦即指有形相而能与他物区别者,亦称会生变化之事物为有相,故有相亦称有为法。无相为有相之对称,然而有时则指超越有、无二相之......
为何每翻起经书想阅读时,马上想睡觉,是何原因? 如本法师答:经书所阐扬的是真理,解脱之道,众生不易相应,生涩贫乏故,如路面砂砾荆棘,坎坷难行;众生无量劫以来与五欲(梵语panca kamah)六尘(梵......
身体是四大五蕴所和合,在人生的过程,免不了会产生四大不调而病苦的时候,当此之际,应找德术兼优的医师为你诊疗看病,该服药即服药,该开刀即开刀,听随医师专业之看诊与药方,有病医病,这才是正信佛教徒该有的认......